为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近日教育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十项规定》。
《规定》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定期维护保养检测,确保完整好用。学生宿舍或午休室必须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者具有联网功能的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当取得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并实行24小时双人值守。
学校不仅人口密度大、火灾隐患多,而且学生遇到紧急情况自救、灭火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学校消防安全管理中,提升火灾预防、预警能力非常重要,避免火灾发生、及时发现火情,将危险扼杀在源头或早期,才能真正保障校园消防安全。
智能消防监控设备,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线火灾探测报警器、智慧用电探测器等,能够对监控场所的消防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遇到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或突发火情时会进行现场及远程报警,便于监管人员及时获取信息,赢得早期处置的宝贵时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学校以及学生的数量自然也非常多。据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其中幼儿园27.44万所,共有在园幼儿4092.98万人;普通小学14.35万所,在校生1.08亿人;初中5.23万所,在校生5243.69万人;高中2.2万所,在校生2803.63万人;高等教育场所3074所,在校生4763.19万人。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以及社会对智能化、自动化消防安全监管方式的深入认识,智慧消防将逐步走进这将近50万所教育场所的大门,为教育场所建立自动化、智能化、预警化的消防监控系统,提高场所的火灾预警能力,减少甚至避免火灾发生。
自从智慧消防开始推广使用以来,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推动支持教育场所使用智慧消防提升自身消防监管能力。
2019年4月,全国校园智慧消防标准《校园智慧消防指南》发布,建议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基于火灾的预测、预警、预判消防管理系统,实现校园消防的智能化、智慧化,提高校园消防的管理水平、完善灭火救援体系。
2022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要求学校应建立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风险监测和防控治理机制。
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消防局关于发布教育行业标准《高等学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规定:易发生重大电器火灾事故的实验室的电源进线箱应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装置,电气火灾监控装置应具有防止人员触电的漏电控制功能、过电流保护功能、导线温度保护功能、故障电弧保护功能等。电气火灾监控装置应具有通信功能,与监控中心的电气火灾监控主机进行通信。
2020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全省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探索利用互联网+监管、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学校积极应用温度传感、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控、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建设覆盖整个系统的可视化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所属学校消防安全各项数据自动采集、险情故障即时报警、隐患问题一键调取、消防管理远程可视、消防安全数据智能分析等功能,提高消防监管精准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2021年1月1日《浙江省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试行:鼓励学校积极采用智慧消防管理平台、消防物联网技术,提升消防工作智能化水平。无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可安装无线联网烟感等智能联网设备,实现早期预警。
还有很多地方政策提到鼓励学校发展智慧消防,这次《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十项规定》出台之后,地方上的政策已经由鼓励转变成了强制性要求。如江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江西省教育系统智慧消防(视频监控)平台建设方案》,要求在全省教育系统学生密集场所的出入口、消防通道、走廊过道、楼梯等关键控制区域,安装智慧消防物联网终端(独立式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智慧用电装置)及视频监控设备,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监控平台实现实时、精准、远程监管,对消防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智慧消防监管系统,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的理念,建立统一的监管平台,将消防灭火救援设备、消防场所环境、消防检查工作等容纳进来,能够对校园内的消防设施运行情况、消防安全情况、消防工作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实现实时在线监管、预判、预警,让无形的消防管理工作都以数据、文字、预警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分析、管理,有效消除火灾隐患,保障全体师生安全。